推进养老服务发展:
地方实践有亮点 发展瓶颈待突破 作者:本报记者张赢方
观看: 524
赞: 收藏
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 培养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
早在2011年,《全国民政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2010—2020年)》就提出,养老护理员的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达到600万人。然而,9年过去了,我国的养老护理员仍不足百万,人才缺口仍然较大。
为提升养老护理员队伍规模和发展水平,国务院各部门出台了多项针对养老护理员的培养、评价、激励、保障政策。近年,各地在推进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方面做大量工作,也积累了一些经验。
成都市在养老护理员的发展和管理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成都市郫都区社会福利中心主任李长根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养老护理员工资待遇方面,郫都区采取‘公建公助’方式支持社区养老机构盈利水平和工资支付能力的提升,并增加了用于支付养老护理员工资的运营补助金额。”
此外,郫都区政府负责社区养老场馆建设、设施设备配置,通过招标方式确定养老服务运营机构,实现运营机构拎包入驻,有效提升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的品牌效应、盈利能力和养老护理员工资待遇水平;所有社区养老机构免房租,水电按照民用价格收费,并由区级财政发放每家机构每年4万元至6万元的运营补助,运营补助主要用于支付养老护理员工资和场馆水电费等费用。
“在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培养方面,通过福彩公益金支持,成都市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免费开展养老护理员培训,并进行考核,有效提升了养老护理员队伍的职业技能水平。”李长根告诉记者,各区县成立的社会福利服务分中心也会在每年开展2至3次养老护理员轮训和考核。
在养老护理员服务水平方面,郫都区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开展“嵌入式”养老研究和推广。“郫都区根据老年人意愿询问或老年人信息采集情况,定制养老服务计划并设计不同价位的套餐,有效提升了养老护理员服务的针对性和老年人的服务体验。”李长根说。
“在养老护理员就业稳定性方面,对在同一养老机构连续工作的养老护理员择优给予奖励。”李长根表示,2018年12月,成都市民政局公布了《关于深化养老服务综合改革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实施意见》,规定对入职本市同一养老机构连续从事护理岗位满3年的护理人员,择优给予一次性3000元的奖励资金,避免了养老机构间的人才恶性竞争。
在“医养结合”建设上,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北京市朝阳区左北里社区养老服务驿站较为突出,驿站由民营一级医院运营,驿站工作人员均为医院的医护工作者,构建了同时具有医疗相关资格和养老护理员资格的专业服务团队。
“医院设有内科、骨科、中医科、检验科、放射科等科室,科室主任由三甲医院退休返聘医生担任,医护工作者每周来养老驿站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医疗服务。驿站养老护理员团队全部具有养老护理员资格,部分具有医师、护士、康复治疗师、营养师等职业资格,平均学历在大专以上,能够提供价格亲民且较为全面的医疗、康复、入户检测、慢病管理、用药指导、健康膳食等服务。同时,驿站开展了手工剪纸、厨艺交流等免费丰富的日间照护活动,为老年人提供了贴心细致的精神慰藉。”北京市朝阳左北里社区养老服务驿站负责人史鑫告诉记者。
养老护理员工资较低 职业技能水平不高
“虽然在一些地方的实践中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但养老护理员的整体职业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改变,具体表现为年龄较高、学历较低、福利待遇较低,还存在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葡萄新京官网副教授肖建英表示,近期的研究表明,养老护理员多为“4050”人员,大部分学历为初中,超时工作情况较为严重,劳动保护和相关福利待遇难以落实。
同时,养老护理员的职业认同感较低。记者在北京一家养老院采访时,一些养老护理员纷纷表示“不愿意提供姓名”“不想让亲戚朋友知道自己的职业”。一位来自山东、今年54岁的养老护理员告诉记者,“进入养老院的失能老人很多,护理难度大,尤其在面对重病老年人时,心情会比较压抑,可是一些老年人家属对自己没有足够的尊重和认可,仅把自己视为端屎端尿的保姆,而非专业人士”。
家政公司相关数据表明,养老护理员工资水平相对较低,难以吸引到专业护理人员提供居家养老服务。“根据我在家政公司的管理经验,养老护理员在北京地区月平均工资约为4500元,明显低于月嫂(约9000元)、育儿嫂(约6000元)的月平均工资,工资吸引力不高。”叮当到家(北京)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培训校长高木樨表示。
“按小时收费的养老护理员工资分担机制不够合理,制约着养老护理员从业积极性和工资水平的提升。”高木樨补充道,大部分养老驿站仅提供日间照护,并需要家政公司为驿站提供按小时收费的日间养老护理员,由他们从事餐饮、卫生、简单照护工作。迫于经营压力,北京地区大部分养老驿站仅能为小时工提供30元-35元的时薪。
“大部分养老服务机构较难实现盈利,养老护理员工资收入增长受到制约。”史鑫表示,老人收费不能太高和人力成本不能太低的两块“天花板”,让养老驿站盈利变得困难。
“对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的重视依然不足。”李长根表示,由于轻度失能老人可以由驿站照料,很多进入养老院的老人已属于失能老人,一些养老院在建设之初急于扩张床位,不重视提升养老护理员专业能力,导致专业养老护理员欠缺,服务水平较低,“空床”现象明显。
“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水平不高与职业培训补贴申请较难,资质审查条件多、时间长、程序繁琐有一定关系。”高木樨告诉记者,家政公司作为居家养老护理员的重要提供者,较难获得职业培训补贴。
重视顶层设计与政策创新 推行“1+X”证书制度
“针对养老护理员发展存在的各项问题,在宏观统筹上,应当加强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分工和协调配合。”北京大学护理学院副教授谢红提出,比如在养老服务业中推行“1+X”证书制度时,“1”应由教育部门负责鼓励职业院校学生考取学历证书,“X”应由人社、民政部门负责鼓励学生积极考取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关部门应厘清职责,避免职能条块分割。
“在顶层设计上,可以探索基于养老护理员人事档案,构建养老服务人才库和积分制管理体系的。”谢红建议,应当首先做好养老护理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在此基础上,根据养老护理员人事档案所记载的工作年限、培训记录、获奖情况等,进行养老护理员积分管理,将积分作为养老护理员工资福利待遇逐级增长、职业通道逐级晋升的依据。
在保障体系上,切实落实养老护理员五险一金,保障其合法权益。肖建英表示,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和合法权益的充分保护,是改善养老护理员职业认同感的重要途径。“具体而言,可以探索以养老护理员技能水平为标准发放政府补贴,鼓励机构增加高水平养老护理员人数,通过技能水平的提升缩短养老护理员的日均工作时间。”李长根提出,可以探讨提升服务型补贴水平,要求补贴须用于高水平养老护理员工资支出,具体补贴数额以高水平养老护理员数量为标准发放。
“在职业培训上,要着重抓住医养结合契机,提升养老服务人员职业科学性、技术性。”肖建英表示,应当鼓励医护人员积极参与社会养老,为养老护理员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同时,政府应当落实职业培训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等相关政策,加快推进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
“在服务水平上,加强养老护理员服务标准化管理。”肖建英建议,应当规范养老护理员的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加强对养老护理员的绩效评价。
“同时应当注意,在养老护理员服务水平的提升上应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谢红提出,应当做好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评估工作,充分考虑老年人年龄、性别、健康、经济等因素,分析其对老年人消费偏好的影响,从而提升养老护理员服务方式、服务内容的针对性。
“在工资增长上,探索以构建机构间轮岗制和优化政府补贴提升养老护理员工资水平。”李长根表示,对于街道范围内有多家市场建设的社区养老机构,政府可以在机构间牵线,鼓励养老护理员在不同机构轮岗,实现一家社区养老机构老年人不多时,本机构部分养老护理员可以去其他机构上岗,机构间共享养老护理员队伍中的营养师、推拿师等技能人才,在避免“僵尸养老驿站”产生的同时,提升养老护理员工资水平。同时,可以探索将现行的建设补贴、床位补贴转化为运营补贴,明确用于投入到养老护理人员工资待遇的提升。
史鑫希望,能够根据老年人消费习惯完善流量补贴申请规则,比如在老年人对日间照料服务进行现金支付时,政府根据养老服务机构上传的老年人缴费视频,判断消费行为的真实性,决定是否给予机构流量补贴,在方便政府监管的同时让养老服务机构真正享受到优惠待遇,增强盈利能力,带动养老护理员工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