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 不负十四亿

发布者:纪检监察室发布时间:2022-04-06浏览次数:46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40年减贫近8亿人 为世界贡献减贫经验
中国减贫体现大国担当
——访《中国减贫四十年》报告主要执笔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梁晓敏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沈东方

  3月31日,财政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与世界银行共同发布《中国减贫四十年:驱动力量、借鉴意义和未来政策方向》报告,分析过去40年中国减贫的主要驱动力量,总结中国减贫经验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借鉴意义,并对中国的未来政策方向提出建议。

  报告显示,过去40年来,中国贫困人口减少了近8亿,占同期全球减贫人数75%以上。整体上看,中国的减贫进程始终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如何解读报告中的有关数据?中国为何具有持续的减贫动力?为世界贡献了哪些中国智慧?记者就此专访《中国减贫40年》报告主要执笔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梁晓敏。

中国减贫帮助全球实现千年发展目标,党中央的扶贫战略和经济增长下的包容性发展是主要驱动力

记者:过去40年中国减贫近8亿人,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

  梁晓敏:中国不仅帮助全球实现了千年发展目标,还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大大缩小了世界贫困人口版图。按照世界银行每人每天1.9美元的贫困标准,过去40年,中国贫困发生率从1981年的88.1%下降到2018年的0.3%,贫困人数减少近8亿,占同期全球减贫人数的近75%。按照中国现行贫困标准计算,中国贫困人口减少7.7亿。

记者:减贫成果的取得,背后的主要驱动力量是什么? 

  梁晓敏:中国减贫的主要驱动力有两个方面。

  一是党中央一以贯之的扶贫战略和政策。自1986年“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成立以来,中国持续制定并实施各项扶贫措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突出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在贫困的老乡能不能脱贫”,承诺“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

  脱贫攻坚8年期间,中央、省、市、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累计投入近1.6万亿元,其中,中央财政累计投入6601亿元。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脱贫攻坚战如期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

  二是由基础广泛的经济改革发展推动的包容性发展。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经济增长不但创造了速度上的奇迹,同时也凸显了“一个都不能少”的包容性特征。基础广泛的经济改革发展体现在持续提高的农业生产力、渐进的工业化、有序城镇化和基础设施的支撑作用。

  例如,中国始终强调农村地区,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的包容性发展直接减少了多维贫困,改善了贫困人口福祉。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数据,中国多维贫困人口比例从2002年的12.5%下降到2014年的3.9%,其中缺乏电力供应的人口比例到2014年降至零。此外,基础设施建设创造了大量适应贫困人口技能水平的就业岗位,为更多贫困家庭获得非农收入提供重要渠道。

 中国减贫的成就、效率、理念均领先于世界

记者:报告指出,整体上看,中国的减贫进程始终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这个“领先”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梁晓敏:一是减贫成就上领先。1981-2017年,全球平均每年减少近3400万贫困人口,其中2400万来自中国的贡献。

  二是减贫效率上领先。过去40年里,经济每增长1个百分点,中国农村贫困发生率平均降低1.4%。国际比较上看,数据显示中国不仅有能力将经济增长转化为减贫成效,更重要的是,中国经济实现了持续高速增长。两者结合使得中国经济增长转化为减贫成果的效率高于其他国家。

  三是减贫理念上领先。中国减贫理念创新突出体现在2012年起实施的精准扶贫战略中。随着中国贫困人口占比下降至10%左右,原有瞄准区域的扶贫战略无法解决贫困“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啃下硬骨头的任务需要“精准滴灌”。中国创造性地实施精准扶贫战略,从资源使用方式、帮扶手段、考评体系等多方面创新,这一模式和理念远远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

 中国经验为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减贫实践提供有益借鉴

记者:中国的减贫事业对全球经济发展作出了哪些贡献?有何借鉴意义?

  梁晓敏:放眼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导致近二十年来世界贫困人口首次出现增长,加之气候变化、地区安全等不稳定因素增多,发展中国家的减贫事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中国消除绝对贫困的成就,为全球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注入信心;中国的减贫经验,也能为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减贫实践提供有益借鉴。此外,中国在推动自身减贫的同时,也力所能及向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帮助,体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具体来看,我国的减贫经验包括三点。首先是提高政府治理能力,中国减贫经验表明推动减贫战略的制定和实施需要提出可信的政治承诺、增强政府部门内部协调、推动多方合作,这都需要一个高效且有能力的政府。其次是大力推进经济社会包容性发展,将发展作为解决贫困问题的根本性途径。中国的实践表明,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消除贫困最有效的办法,唯有发展,才能更好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再次是立足实际,持续开展经济改革,实施包括注重教育、实施外向型发展、重视基础设施投资、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实施与比较优势一致的结构性政策体系,以及支持市场竞争等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