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高校思政工作者]经验丨葡萄新京官网:一核三重两抓 高职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创新与实践

发布者:发布时间:2018-03-26浏览次数:1284

 

高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渠道,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课程。近几年来,葡萄新京官网党委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办好思政课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注重顶层系统设计、提升团队整体素质、着眼师生发展成长”的根本思路,积极探索构建“坚持一个核心、把握三个重点、突出两个抓手”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132”模式,成效明显。

  


坚持一个核心: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教师牢固树立使命意识

  

思政课教师的理想信念坚定与否,事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学校大力实施理想信念教育工程,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来抓。

  

一是健全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制度,每月安排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支部党员学习会,做到学习主题明确、内容具体、讨论深入、体会深刻,注重政治理论学习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体教师牢固树立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二是探索构建参观式、调研式、体验式等多层次、多渠道的社会实践模式,丰富社会实践内容,创新社会实践形式,使思政课教师在社会实践中增强“四个自信”。

  

三是精心选择不同类型的地点建立相对稳定的考察基地20余个,有计划地开展思政课教师的研修考察,促使教师实现理论与实践、内化与外化的统一。

  

四是搭建交流分享平台,保证社会实践成果转化为教学、科研和思想成果,撰写实践考察报告,进行感悟交流,完善教学设计,共享教学资源,提高思想境界。

  

近五年来,学校安排50余人次思政课教师到红色革命基地开展党性修养教育,确保了所有教师每年市外考察至少1次,让广大教师增强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进一步提升了使命、责任、担当精神,争做“四有”好老师。

  


  

把握三个重点:增强教学能力、深化教学改革、提升科研水平,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质量

  

(一)实施教学能力提升计划,推动教师抓好教学主业

  

为充分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拓展教师学习交流新平台,深化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学校“五措并举”开展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计划。

  

一是开展与名师面对面活动。组织教师分批到市内外20余所院校开展访学、教学观摩等活动,与名师面对面交流,学习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

  

二是支持教师外出学术研讨。近五年提供专项经费选派40余人次教师到全国各地参加相关学术活动。

  

三是组织教师开展教学比赛。每年定期组织校级公开课活动,同时遴选优秀教师参加国家级、市级教学技能大赛10余项,达到“以教促赛、以赛促教”。

  

四是组织教师参加教学培训。组织50余人次教师参加教育部、重庆市组织的相关专项培训,及时了解最新思想理论动态和教学改革动态,增强广大教师的教学内功。

  

五是开展青年教师导师帮带活动。导师全面了解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及业务工作情况、制定培养方案和发展目标、指导青年教师选课备课授课和开展科研活动等,发挥好在思想和业务上的传帮带作用。目前,学校形成了梯队结构合理、基本功底扎实、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团队。


  

(二)深化“三化”教学改革,增强教师教学实效性

  

学校思政课教师团队立足高职学生思想和学习实际,系统构建以专题化、项目化、网络化为主要特色的“三化”教学模式,提升了思政课教师教学的实效性。

  

一是注重问题导向,实施专题化教学。依据“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理论性较强的特点,结合学生学习基础薄弱的学情,紧扣教材重点和难点,及时跟进和回应社会生活中的重大热点问题,以集体备课的方式,优化教材内容,以问题导入确定讲授专题,让理论更接地气,实现了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有效转化,做到思政课教师教学“因事而化”。

  

二是凸显自主探究,实施项目化教学。依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强调理论认知与行动践履的特点,以高职学生成长成才为主线,通过说案例、话题讨论、换位体验、角色扮演、素质拓展、社会调研等活动,将知识传授与素质养成、理论学习与项目研练相结合,体现学生主体性和教师主导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意识和自主探究能力,做到思政课教师教学“因时而进”。



  

  

三是引入“互联网+”思维,实施网络化教学。根据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的目标要求和学生网络学习心理,充分利用现代新媒体技术手段,开发建设思政课实践教学网络平台,开发建设形势与政策网络学习平台,增强思政课教学的时代感和吸引力;自主开发建设网上考试平台,探索实施思政课网络化考试改革,推进考务工作的现代性和规范性,做到思政课教师教学“因势而新”。思政课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公共课之一,学生普遍认为,思政课教师有责任心、有耐心、有亲和力,在思想引导、价值引领等方面发挥了榜样示范作用。

  

(三)推进科研能力建设工程,引导教师教学科研并重

  

教学与科研是提高思政课教育教学质量的两个方面,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彼此互为支撑、良性互动。近五年来,学校通过推进科研能力建设工程,促进教师提升科研水平、教学科研并重。

  

一是注重科研工作的顶层设计,打造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学术梯队,提升教师队伍的科研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

  

二是以科研促学科建设,引导教师关注学科前沿的最新发展,提高用马克思主义统领科学研究的水平和能力。

  

三是聚焦任务,重点推进,突出方法论研究,着力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供可借鉴的实践案例,并在各门思政课程中实现有机融合。

  

四是科学布局,优化整合科研资源,加强重大、重点项目的组织申报力度,提升申报质量,以科研项目带动团队建设,培育可示范、可推广的核心成果。

  

五是加强科研的横向合作,与政府部门及相关高校联合申报科研课题,为科研发展创造更大的空间。

  

六是健全科研奖励制度,重点奖励市级以上项目的获得者和有一定社会影响、学术价值的科研成果,为科研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制度保障。

  

突出两个抓手:推进育人同向、注重管理同心,形成整体协同良性效应

  

(一)探索“三融合”教育模式,强化教师育人同向意识

  

为充分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全面融入学校“大思政”育人格局,学校逐步探索构建“三融合”教育模式,强化思政课教师育人同向意识。

  

一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专业素质教育的融合。从2013年起,建立和实施了思政课教师“兼职班导师制”,要求专任教师重点联系一个任课班级,做好帮助新生端正专业思想等工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为思政课教师联系一个二级学院、一个专业、一个班级的“三联系”制度,将思政课教育教学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教师履职情况纳入阶段性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并作为职称申报、推荐的必要条件。

  

二是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队伍的融合。思政课中“基础”“概论”课程的平时成绩的20%,作为学生日常思想行为表现评价由辅导员进行核定,计入学生课程平时成绩。

  

三是思政课教育教学与入党考察教育的融合。将学生的思政课学习成绩与入党积极分子确定及党员发展挂钩,即“基础”“概论”课程考核成绩必须达到70分,“实践”“形策”课程每学期的考核成绩必须达到80分,未达到者“一票否决”。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与学生的多渠道、多形式互动交流,构建了对学生的立体式教育网络,很好地体现了思政课教师教好书、育好人的使命担当。

  

  

(二)加强教师队伍制度化管理,注重营造同心向上氛围

  

一个优秀的教师团队,离不开制度化的管理。学校以好的机制和制度管人管事,在团队中营造团结、竞争、向上的氛围。

  

一是学校层面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党委深入落实《高校思政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等,20164月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完善了教师评聘和考核机制,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新进思政课教师必须是中共党员,每年对新进教师开展政治理论素养提升培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在教师年度考核、职务职称评聘、评优奖励中,把思想政治表现和课堂教学质量作为首位标准。

  

二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层面不断优化教师管理制度。基于不同课程教师的特点,分设“基础”教研室、“概论”教研室、“形策”教研室,进一步强化了教师的学科性。制定出台了导向明确、强化改革、激励先进、凝聚团队的教师行为规范、绩效考核评价、党员队伍建设、教学督导管理、教师培训研修等制度近20个,构建了有利于加强内部管理、有利于同心向上氛围形成的保障体系。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1NjYwOTY5Nw==&mid=2247485599&idx=3&sn=5f5ee543cc21a0ed6217a3076533e260&chksm=ea255451dd52dd477d98bcc98797acc4ec1d841210a622aacedd86990a69f6327532ec427a5d


常用链接

相关机构

联系方式

  • 爱尚思政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