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反诈防骗”直播课堂

发布者: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布时间:2021-04-01浏览次数:395

为提升新时代青年学子反诈防骗意识,增强反诈防骗能力,3月28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开设的《明亮的对话》直播课堂第一季第2期——“名校博士为何被骗十万 名律教您如何防诈防骗”准时开播。本期《明亮的对话》特别邀请到了重庆市文惠律师事务所刑辩律师杨湉湉做客直播间,与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宋晨辉、财经学院朱琪琪和胡航同学共话“当代大学生如何反诈防骗”。

本期《明亮的对话》直播课堂现场

直播伊始,师生从近日一则《警情通报》谈起。该《警情通报》显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一名博士生被骗十万余元,一时间“名校博士为何被骗十万”瞬间引爆舆论场。随后,直播间师生分别谈到,近年来高校大学生群体中的被骗案件屡见不鲜,所以本期对话主要围绕法律上“诈骗罪”如何界定、电信诈骗和普通诈骗有着怎样的不同、为什么电信诈骗能够成为近年来频发的典型诈骗手段、大学生群体中常见的诈骗犯罪有哪些、为何大学生群体容易被诈骗、大学生又该如何预反诈防骗等六大问题展开。

直播过程中,本期嘉宾杨湉湉律师首先结合案例讲解了法律上“诈骗罪”定义以及两大类型,特别分享了近年来电信诈骗频发主要是由于境内外勾结连锁作案、隐蔽性很强、打击难度大等。接着,她与直播间师生分享了当前大学生群体中比较常见的诈骗犯罪有兼职刷信誉诈骗、网上购物诈骗、网络游戏交易诈骗、冒充教育部门发放助学金补贴诈骗、冒充“学校”发送含钓鱼链接短信等五大类型,并分析了当前诈骗案件难根断及频发的缘由:一是随着越来越多新技术的成熟和普及,骗子也与时俱进创新诈骗手段和诈骗方式;二是公众的防范意识不强,不关心也不去了解日常生活中的诈骗典例,知道上当受骗后才后悔莫及;三是电信运营商以及互联网运营商的监管存在漏洞,技术监测反应不及时;四是公安机关打击犯罪的能力和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使防范犯罪的宣传更加及时,更加有效,更加扩大宣传的覆盖面。最后,杨湉湉律师与师生围绕当前大学生群体容易被骗的原因如重学习书本知识轻社会经验、爱慕虚荣、盲目拜金、对自己期望过高、急于证明自己等方面展开讨论分析。同时,杨湉湉律师通过典型案例并结合自身多年来的实践经验,给直播间师生传授了“八个凡是”、“三个不要”和“六个一律”的预防诈骗口诀,并衷心劝告广大青年学子:“不管诈骗手段如何改变,一定要看清诈骗的本质,切莫因贪小便宜的心理而遭受损失,遇到电话或者网络诈骗务必采取不理会或者举报的正确方式。”

杨律师悉心解答同学们的问题

在直播课的最后,很多观看此次直播课的同学在直播间评论区纷纷提出自己的疑问。嘉宾杨湉湉律师一一悉心解答,博得了线上线下师生的一致好评。

据悉,此次观看《明亮的对话》直播课堂的观众,除了部分来自葡萄新京官网的师生,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师生,共计900余名。许多同学在聆听直播课堂内容后表示这堂课干货满满,受益匪浅,学到了如何防诈防骗,增强了防诈防骗的安全意识与能力,今后万一遇到诈骗时,能够有效使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一直以来,青年大学生法治素养的培育与提升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期《明亮的课堂》直播课堂为青年学子“反诈防骗”支招献策是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围绕青年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与提升开展的重要教育活动之一。活动旨在借助网络直播的力量,以广大青年更加容易接受的传达方式,让更多的青年学子在更加生动、更加舒适的网络课堂中学到相关法律知识,不断增强法治素养,从而切实提升青年学子的法治素养,实现育人实效。

撰稿人:胡晓燕)


常用链接

相关机构

联系方式

  • 爱尚思政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