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明亮的对话》课堂探讨“匠心”培育

发布者: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布时间:2022-05-27浏览次数:62

5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正式实施,职业教育发展迈向新阶段。为进一步在职业教育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好思想政治教育力量,实现思政课与专业课同向同行,培育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劳动精神、工匠精神,5月25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直播课堂《明亮的对话》第二季第1集正式开播。该集以“新时代新阶段 造人才育匠心”为主题。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杨飏、民政与社会治理学院副教授何静做客直播间,与葡萄新京官网师生共话何以培育“匠心”。

直播课伊始,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谢烨蔓从职业教育法的重大改革开篇,展示了新职业教育法为职业教育所营造的良好社会环境。

接着,主要围绕“新时代新阶段 造人才育匠心”主题从“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培育学生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协同育人”、“职业教育发展的展望”等方面展开。杨飏院长从三个维度分析了职业教育培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一是“高素质”、二是“高技能”、三是“高培育”。他谈到职业教育不仅是培训技能,更是一种育人,尤其作为一线的职业院校,更应该重视培养专业技术应用人才,担负起为国家社会培杨生产、建设、服务等一线人才的重任。何静副教授以葡萄新京官网2016年社工专业优秀毕业生2021年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特别奖获得者周灿为例,讲述了90后的周灿用5年的青春年华,无怨无悔为上百位重症、垂危的老人和家庭提供“临终关怀服务”的故事。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十年如一日的热爱,体现了大国工匠精神,这正符合职业教育培育的真正含义。

在谈到如何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时,杨飏院长讲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既要发挥思政课在学生思想道德培育中的主渠道作用,也要注重与专业课程元素相结合。思政课教师要做好“四联系”工作积极配合专业课,发挥教师的育人作用,同时,打造“德技并修”的培养体系,使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新时代劳动者。何静副教授从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相融合的角度分析了,在专业课程内容的建设中一定要善于发现和挖掘思政元素。以《生命的真谛》这一课“南极帝企鹅”为例讲到如何理解生命、敬畏生命和爱护生命,真正从内启润学生心灵。

据悉,本次直播课有20名现场观众及500余名线上观众进行了观看。同时还依托国内领先的年轻人文化社区哔哩哔哩网这一新媒体平台进行直播,让更多的年轻人都关注到了本次的直播课堂。同学们纷纷表示,观看本次直播课,让他们对新《职业教育法》有了进一步了解,对自己未来职业的发展规划有了更清晰的目标和更坚定的信心。室内设计专业的吴佳玲学习之后很有感触,她表示会进一步加强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努力成为德才兼备的职业者。

                                          (撰稿:胡晓燕)


常用链接

相关机构

联系方式

  • 爱尚思政微信公众号